多级泵:1851年,英国的詹姆斯发明了多级离心泵,科学家汤姆森发明了导叶,开启了多级泵的高扬程时代。
潜水泵:1904年,美国BJ公司,第一个制造了卧式连接的潜水泵和潜水电机。BJ公司是福斯公司前身之一。1947年,飞力发明了第一台潜水泵。
磁力泵:1946年,英国HMD公司制造出全球第一台无泄漏驱动泵。该公司是圣达因品牌的母公司,圣达因目前是汉胜公司旗下的品牌(米顿罗+圣达因)
屏蔽泵:1954年,美国的海密梯克母公司的总经理赫曼开发出屏蔽泵。该公司一直在屏蔽泵技术上处于技术引领的地位。1977年,海密梯克在大连与大耐成立了合资公司。
冲压泵:1970年,丹麦的格兰富公司首先采用冲压、焊接方案生产离心泵叶轮。目前,冲压泵发展很快,每年国内约有100万台以上的市场需求。
二、中国泵产业的历史追溯
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开始仿制船用水泵
1885年,山东机械制造局成立,用于矿山排水
1907年,武汉周恒顺机器厂制造15马力至30马力抽水机
1913年,江苏武进厚生机器厂生产简易抽水机
1914年,上海大隆机器厂仿制了美国单级离心泵
1918年,无锡协记机器厂制造出14寸离心泵
1923年,上海俞宝昌机器厂制造出7寸离心泵
1924年,采用电动机拖动离心泵,开始了电力灌溉
1930年,上海机器厂以“五福”牌为商标,生产并销售抽水机
1936年,上海永固机器厂制造了国内第一台活塞真空泵
整个30年代,仿制泵进入了一个小高潮,至抗战前,上海生产水泵厂家有20多家,仅仅1935年就生产单级单吸低速离心泵962台。这说明30年代上海已经是中国水泵制造中心。
三、中国泵产业形成期
第一阶段:
1953年9月1日沈阳第六机器厂改名为沈阳水泵厂
1954年11月佛山机械厂成立(佛山水泵厂前身)
1951年7月1日长沙机械厂成立(长沙水泵厂前身)
1951年5月15日重庆机械厂成立(重庆水泵厂前身)
1959年华昌机器厂并入上海水泵厂
1959年三番机器厂、信利机器厂并入上海第一水泵厂前身
1902年大隆机器厂(高压往复泵)
1946年怡兴抽水机修理社(上海深井泵厂前身)
第二阶段:
1956年,私营企业全部公司合营,一机部组织沈阳水泵厂有关工程
师对全国兼营生产水泵企业进行了生产、技术情况调研,为一机
部和各省机械厅定点,并改为专为水泵厂打下了基础。在这个背景下,至五十年代末,一些机械厂或机器厂相继更名为水泵厂,进行专门的水泵生产。
第三阶段:
专业设立:1955年,我国第一个水力机械专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
专业人才:我国自己培养的水力机械专业技术人才。1957年才开始分配到工厂。哈工大水机专业有4名首届毕业生充实到沈阳,这样沈阳实际上成为了中国水泵制造中心,又是设计中心。其他水泵厂,如哈尔滨、阳泉、博山、武汉、长沙等水泵厂,直到1959年至1961年,才分配到哈工大、华南理工,浙大水力机械专业毕业生,才开始有专业设计人员。泵行业大量分到水机专业毕业生是1963年至1965年。
全国泵行业协会:机械部决定,由沈阳水泵厂出面(代表机械部)筹备成立全国水泵行业组织,全国负责全行业技术和质量工作。1960年10月在沈阳,正式成立由哈尔滨、长春、沈阳、本溪、大耐、北京、石家庄、保
定、阳泉、博山、上海、上一、上深、浙江、龙岩、鹰潭、新乡、武汉、长沙、佛山、重庆、兰州共23家专业水泵厂参加的全国水泵行业组织。至此,我国泵产业已经初步形成。
四、中国泵工业基础奠定期
我国水泵行业协会成立后,23家专业泵厂围绕一机部订货会议订货要求以及沈阳水泵研究所的指导,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分工:
大连主要做耐酸泵
本溪主要做蒸汽、电动往复泵
沈阳主要做电站,石油化工用泵
石家庄主要做污水泵,杂质泵
天津主要做螺杆泵、潜油泵
阳泉主要做电动试压泵和矿用泵
长沙、武汉主要做水利用泵
上海主要做船用泵
上海一泵主要做多级泵
重庆专做计量泵
1962年6月16日,第一机械工业部正式批准沈阳水泵研究所为部二类研究所,负责泵行业的技术质量工作,是国家水泵技术归口单位。全国水泵行业在沈阳水泵研究所组织下,在六十年代做了四件事:
(1)制定泵行业标准(行业标准/B标),泵工厂有了统一的标准
(2)进行全国泵行业质量检查
(3)组织了泵产品联合设计
(4)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工作
行业在制定和发布行标同时,组织行业厂进行用户调研工作,从1962年春开始至1968年秋,相继组织全国各有关行业厂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对老产品进行了更新换代。
单级单吸泵(由K型升级成BA型进而到B型)
单吸多级泵(由SSM型升级到DA型)
双吸泵(由Ⅱ型升级成SH型)
2QS型蒸汽往复泵
JQ型井用潜水泵
J型深井泵
F型化工泵
混流泵
FY型液下泵。